摘自:騰訊博客
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昨日報6.5632,較前一交易日上漲36個基點。人民幣匯率再創匯改以來新高。昨天人民幣對歐元和英鎊則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分別貶值951基點和598基點,貶值幅度為1.03%和0.6%。
3月22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592,改寫了前一交易日剛剛創下的新高紀錄。
有關人民幣升值的利弊市場一直在爭論之中,概括起來,認為人民幣升值有利的論點,大約有以下8個方面:
1.國外產品價格下降,有利于增加國外的消費品和生產設備進口,提高中國人的生活水平和產業水平。
2.使用進口原材料比率較高的廠商的生產成本會下降。
3.企業的國外投資能力將增強。中國企業為開拓銷售渠道,將擴大海外投資。
4.人民幣升值,使已在華投資的外資企業利潤增加,這將促使外商追加投資或進行再投資。
5.在非制造業方面,如科、教、文、衛等將有重要意義。例如,人民幣升值有利于人才出國學習和培訓,將有更多的家庭能將子女送到海外自費留學;有利于擴大國際旅游,也可以促進中國的國外投資。
6.未償還外債還本付息所需本幣的數量相應減少,一定程度上可減緩債務負擔。
7.有利于中國GDP在國際經濟中地位。可以這么說,人民幣升值,是中國的GDP超過德、日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因素之一。
8、有利于抑制通脹。
有關人民幣升值的弊端大致有以下4個方面論點:
1.使貿易逆差變大順差變小,將會降低國力。這一思想與重商主義(mercantilism)理論比較吻合。也有觀點認為人民幣升值對出口存在干擾,但不是決定性的,關鍵在于產業轉型和創新。
2、增加就業壓力。中國目前出口的產品大部分是技術含量較低的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受阻必然會增加就業壓力。
3、許多尚不具備競爭力的產業將直接受到沖擊。
4、產生一種“暴富效應”。日本就是一個例子。日元與美元的比率戰后最早是350∶1,后來變成250∶1,最高到70∶1,部分日本人由此更加富裕,降低了繼續奮斗的動力。當然,這是相對于對外升值而言。
難怪都說人民幣升值是把雙刃劍,看來確實是關系到許許多多的利益方。
對股民來說,尤其具有切身關系,因為這涉及到對所投資股票、行業的重新估值!
不知道股市內在運行規律的盲目交易是危險的,許多股民都切身體會到了今天漲明天跌的折磨!我常對身邊的朋友打一個比喻:脫離內在規律基本判斷的交易無論是長線還是短線,都好比熱鍋上的青菜、青菜上的蜂蜜、蜂蜜上的螞蟻,痛快是短暫的,痛苦是必然的。這個比喻是金甲自創的,有沒有道理請您思量。
人民幣升值對于您已經投資或者準備投資的股票而言,是利是弊?
這家企業有美元計價的外債嗎?每年需要進口的設備有多少?有海外資產嗎?有對外投資的計劃嗎?海外市場占據其全年盈利的多少比例?
———利害攸關!那么,有誰知道人民幣兌美元的升值終點站?利比亞局勢緊張會刺激市場對美元的避險需求嗎?是否會進而抑制人民幣的升勢?
曾在德國法蘭克福中央銀行三年的許健博士認為,國際一般規律是:匯率被高估,則物價下行;匯率被低估,則物價上行。
我國目前人民幣匯率較低,成為物價上行的一個內在因素之一。
而從國際經驗來看,每當進入本幣升值周期,該國(或地區)的股票和資產價格都是以大漲為主基調的,日本如此、臺灣如此,我國2005年宣布進行第一次匯改后,也同樣如此!那波起于2005年6月998點的超級大行情一直延續到2007年10月的6100點!
那么,新的國際形勢、新的匯改進程、新的五年規劃,會給市場帶來什么新的轉變和機遇?敬請關注《許健金甲浙大兩會政策解讀及市場趨勢講座》(詳情點擊進入)》
許健博士是清華北大浙大中國前三名校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證券法修改起草工作小組組長,中國人民銀行部門領導,原財經委部門領導,是有關資本市場政策的制定和一線參與者,加之深厚的經濟學底蘊,對政策有著超強的解讀能力。近年來百忙之中偶爾受邀在排名前三的名校或地方政府班闡述宏觀經濟政策及市場趨勢,屢屢驗證,深受好評。
附:名詞解釋:重商主義(mercantilism),也稱作“商業本位”,是16至18世紀歐洲最流行的政治經濟體制。其信念是:一國國力基于通過貿易順差,即出口額大于進口額——所能獲得的財富。是16~17世紀西歐資本原始積累時期一種經濟理論或經濟體系,反映資本原始積累時期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經濟理論和政策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