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業的變化與企業的發展都會導致企業更新或擴展其物流系統,一勞永逸的物流解決方案是不存在的。德國物流專家甚至提出了持續物流規劃的理論和方法,要求企業系統收集并管理物流規劃數據,定期進行物流系統升級與擴容規劃,以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本文在分析各種驅動因素的基礎上,就物流系統改善的內容、原則和實施路徑進行了研究,并總結了西方先進企業的經驗,供中國企業參考。
一、企業物流系統改善的驅動因素
生產經營規模的擴大、產品類別的增加或調整、業務流程的改變、銷售模式的改變等都是企業現有物流系統改善的重要驅動因素。除此之外,本文認為下列因素對企業物流系統的變革也起著重要作用:
1. 市場因素
經濟的全球化、供應鏈的協同與整合對企業物流系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是推動企業物流系統改善的重要驅動因素。用傳統的物流系統已經無法滿足8‘R’(Right)的物流能力要求:
1) 適宜的數量
2) 適宜的目標
3) 適宜的地點
4) 適宜的時間
5) 適宜的質量
6) 適宜的人員
7) 適宜的信息
8) 適宜的成本
在質量-成本-速度的物流張力三角內,企業只有依賴先進的物流系統,才能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需求。
2. 物流系統能力不足
中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并沒有吸取西方企業的經驗教訓,而是走了西方發達國家的老路,注重市場能力和制造能力的建設,忽視了物流能力的協調發展,致使企業物流系統成為瓶頸,出現了“制造強,物流弱”的失衡局面。物流系統能力不足主要表現在下面三個方面:
a) 靜態能力:如庫房容量不足,線邊物流面積不足等;
b) 動態能力:出入庫能力不足,分揀能力不足,配送能力不足等;
c) 質量水平:差錯率高,及時性差,包裝保護不滿足要求等。
物流系統能力不足,企業的市場能力和制造能力就無法得到充分的發揮,訂單的履行能力也會因此受到影響,導致客戶滿意度下降。“中國制造”品牌的聲譽經常因為質量問題、供貨及時性和準確性差等問題而大打折扣。通過提升企業物流系統能力,可以改善企業的快速反應和交付能力,提升“中國制造”的國際競爭力。
3. 物流系統效率低下,成本高
企業提高效率、降低成本的訴求是改善物流系統的另外一個驅動因素。中國企業正在面對日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的嚴峻挑戰,人民幣升值的壓力迫使出口加工型企業必須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中國企業物流系統中蘊藏著巨大的潛力。通過引入先進的物流模式和物流系統,企業既可大大提升物流運作效率,又可以有效地降低物流成本。
4. 信息化與智能化的技術進步
中國企業物流信息化與智能化建設起步較晚,很多企業還沒有建立起物流信息系統。信息化與智能化是中國企業物流現代化的關鍵,應優先于物流設備自動化。在物流信息化與智能化建設方面,企業和政府都應該加大投入,把握好物聯網技術的研究和推廣的良好契機,把中國企業物流系統導入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快車道。
5. 系統落后,不能代表企業形象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中,中國企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高速發展,涌現出一大批國際知名企業。但是落后的物流系統已不能代表中國企業的形象。
早在十年前,當華為在深圳建設全自動立體庫時,許多業界人士并不理解華為的用意。多年來,世界各地的客戶來華為參觀的必到之處就是現代化物流中心。可見,現代化物流系統能夠提升企業市場形象,對企業全球化發展有利。
二、企業物流系統改善的內容
企業物流系統的改善包括新物流設施取代舊的設施、硬件設備的擴容與升級、軟件系統的更新、物流運作流程的改善等,涉及到下面六大方面:
1. VMI庫存管理模式
全球化和信息化已成為成功企業的重要發展戰略,這對供應鏈的伙伴合作關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應商管理庫存VMI ( Vendor Managed Inventory )就是這種合作關系中的一個雙贏模式。VMI是在一個共同的協議下允許賣方管理存儲在買方/客戶的庫存,從而大大縮短供需雙方的交易時間,加快整個供應鏈面對市場的響應速度,提高供應鏈的柔性。VMI庫存管理模式是中國企業參與國際市場競爭不可或缺的策略和技術手段。我們應該認真學習國際標桿企業的成功經驗,借助專業公司的技術力量,引入正確的VMI模式來提升中國企業的國際競爭力。
2. 包裝單元化與標準化
物流容器具是企業物流系統建設的基本單元,企業應該按照國家標準并參考國際標準確定適合自己的容器具尺寸鏈,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選用標準容器具,以降低物流容器具的采購和運營成本。對必須采用專用容器具的特殊零部件必須進行系統分析。根據零部件的物流數據、需求特點和物理屬性進行物流容器具的選型和規劃是一項專業、嚴謹、科學的工作,必要時可以借用專業公司的技術力量完成。德國物流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專業工具軟件(UNIT、PUZZLE等)在汽車制造行業、電子生產行業、機械加工行業、食品加工行業等得到了廣泛推廣應用。
3. 倉儲與分揀系統
傳統的倉儲系統往往占用較多的倉庫建筑資源,運營成本高,管理漏洞多。先進的物流模式要求倉儲系統從原來的以存為主的庫房轉變成動態物流樞紐。有效利用倉庫建筑資源的倉儲技術正在得到推廣應用;快進快出、整存零取的高效分揀系統是現代倉儲技術的發展主流;專業的倉庫管理系統能夠有效管理庫存和各種資源,達到高質、高效、低成本的運營目標;與此同時低碳環保的理念也進入了倉儲領域。早在5年前,德國物流研究院就成功研發出單位耗能最低的新型自動化物流系統 - Multi-Shuttle技術。這是一種新型小件自動庫系統,具有遠遠高于傳統小件自動庫的系統效率與柔性。這種新型自動化物流系統負責搬運的自動穿梭小車Multi-Shuttle的自重僅為傳統堆垛機的10%,因此系統出入庫的單位能耗遠遠低于傳統立體庫。隨著中國人力成本的不斷提高,自動化倉儲系統的應用受到普遍關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