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的路上,記者好不容易看到該礦生活區的馬路邊上種著一些小樹,寒風中,只有人胳膊粗的小樹戰栗著,有的小樹還掛著吊瓶在“輸液”。準東露天煤礦的負責人告訴記者,這是他們新栽的胡楊樹,幾年來,他們礦已投資幾千萬元用于礦區綠化,但成效不大。“這里的風沙這么大,如此纖細的小樹能成活嗎?”記者問,“死了就只好再栽,已經栽了好幾茬了。沒辦法,我們總不能讓礦上的職工看不到一點綠色呀!”這位負責人這樣回答。
準東地區的生態恢復很大程度難在了“水”上, 煤化工、煤、電都是高耗水產業,而這里幾乎沒有地表水,附近雖然有一個水庫,但每年能用于開發準東的水,不超過12億立方米。按照這里的規劃規模,水資源遠遠不夠,根本無法承載目前規劃的諸多項目,更考慮不到恢復生態用水。
“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增長”,這是人們的共同心聲。當前,西部大開發已進入如火如荼階段,按照國家“再造一個山川秀美的西部”的總體設想,針對當前準東地區已開采煤礦的現狀,相關專家建議,新疆決不能再走內地一些煤炭產區先開發、后治理的老路,在煤炭資源的開發利用上更要重視環境保護,因此,有必要建立生態環境補償機制。從恢復生態方面考慮,有必要提高煤炭企業過低的資源稅率,迫使企業控制產量、提高煤炭回采率,避免資源浪費。或者以資源的占有量來征稅。征集的費用應該由政府掌握或者在環保部門的監督下合理使用。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在諸多疆外企業進駐新疆“開疆拓土”之前,按照相關規定,都做出了“邊建設、邊恢復環境”的承諾。但沒有企業給記者介紹自己的露天煤礦在恢復植被方面有何舉措。一位長期關注準東地區生態環境的環保專家說,這里被大面積粗暴開挖行為破壞的地表,幾乎已沒有植物種子著床的可能性了。
看來,在當地幾乎沒有地表水資源的情形下,煤炭企業入駐前恢復環境的承諾,只能是一句沒有任何意義的空話。
新疆煤炭這塊“大蛋糕”吸引著眾多疆外企業“試劍天山腳下”,一時間,“大蛋糕”越切越小,諸多煤炭大開發帶來的弊端也浮出水面。從2011年開始,新疆的政策從“招商引資”變為“招商選資”。
進疆門檻已經提高
目前,神華集團、潞安集團、兗礦集團、徐礦集團、山東能源集團、河南煤化集團、龍煤集團、義煤集團等央企和大型國有煤炭企業已在新疆落地生根,除這些煤炭企業之外,國電、國投、華電等眾多非煤炭主業的大型企業也紛紛入駐新疆。毫無疑問,他們的加盟,為新疆的“跨越式發展”提供了能源保障。據了解,2011年,新疆的煤炭產量為1.22億噸,2012年預計可完成1.5億噸。2011年,神華新疆能源公司、潞安新疆公司、徐礦集團新疆公司、新疆焦煤集團、兗礦新疆公司這五大集團公司的煤炭產量為0.42億噸,占新疆煤炭產量的35%。今年,這個數字遠不止于此。
以上數字,足可見大企業、大集團在新疆煤炭生產中的獨特地位。
吳甲春向記者介紹,中央和大型企業在新疆煤炭工業發展中的作用不可小視,他們積極參與新疆煤炭工業的開發建設和重組改造,投資開工建設了一批千萬噸級的大型、特大型煤礦。大企業、大集團已經成為新疆煤炭工業開發建設的主體,成為新疆工業投資的重要組成部分,帶動了全新疆新型工業化建設。新疆這幾年的發展,這些企業功不可沒。
眼下,新疆的大開發、大發展同樣離不開大企業、大集團的支持,選商的門檻是如何確定的?新疆煤炭工業管理局負責人向記者介紹,過去幾年,缺乏可借鑒的經驗,在大開發中掀起了大招商熱潮,招進來的煤炭企業中的確出現了良莠不齊的實際情況,一些企業“圈而不開”、“多圈少采”的現狀令當地政府叫苦不迭。從2011年開始,新疆接連出臺措施,提高門檻,治理“資源圈地”行為,迫使企業“動真格”,兌現入駐前關于投資建設煤電、煤化工項目的承諾。
2011年10月,新疆公布自治區煤炭資源有償配置與勘查開發轉化管理規定,要求今后在新疆開采煤炭資源的企業須繳納煤炭資源開發地方經濟發展費,其中動力煤每噸15元,焦煤及配焦用煤每噸20元;開采煤炭資源用于疆內煤電、煤化工等轉化項目的,地方經濟發展費按照上述收費標準的40%收取。
這一規定明確提出,“探礦權人領取勘查許可證6個月內未開展勘查工作或未完成自治區規定的最低勘查投入的,將被吊銷勘查許可證;采礦權人領取采礦許可證1年內未開工建設的,也將被吊銷采礦許可證”。這意味著新疆開始采取措施,對一些煤炭開發“圈而不探”、“圈而不采”的行為進行治理。
選商,按照寧少勿濫的原則,在產業鏈上招商,引資高起點,選資重社會責任,做到進疆企業不僅有雄厚的經濟實力,而且有先進的技術與管理經驗;不僅有宏大的規模,而且有杰出的業績;不僅有顯著的經濟效益,而且有強烈的社會責任。
環保門檻也相應提高,對煤炭生產加工過程中的環境保護工作提出了嚴格的標準。按照新疆煤炭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資源綜合利用方面:“十二五”期間,力爭新增煤層氣探明資源儲量500億立方米,建設兩三個煤層氣開發利用示范工程;煤矸石綜合利用率達到50%,礦井水回用率75%以上。污染防治和生態恢復治理方面:礦井水達標排放率達到100%,選煤廠水閉路循環率達到100%,采煤沉陷治理率由20%增長到40%,土地復墾率達到60%以上等。
頁次:2/2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G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