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現象描述:
1.飛機在起降的時候,人的耳膜會感到不適。
2.飛機起飛前發的面包外包裝是癟的,但是到空中后,面包的外包裝鼓起來了。(我常坐飛機,親身觀察的結果)。
3.空運之前的龍魚一切正常,空運后的龍魚入缸后,會有一定的概率發生潛浮失衡癥,癥狀是后半身浮起無法下潛,俗稱低頭或潛水艇。
二.由以上現象可以得出的結論:
1.飛機在起降過程中機艙內發生了氣壓的變化,導致了人的耳膜的不適。
2.機艙內氣壓的變化是隨著高度的增加,艙內的氣壓一定程度的變小(對于人類是安全的),所以面包的外包裝袋會鼓起來。
三.由以上的現象及結論進行分析:
剛包好的龍魚袋內和龍魚魚漂內的氣壓正常。
那么在飛機起飛后發生了什么呢?
在飛機爬升的過程中,機艙內的氣壓逐漸變小,袋子內與外界的壓強差不斷增加,袋子開始逐漸漲大,如果龍魚袋充氧過足、未扎緊甚至有破損,那么袋子內的氣體就會被壓出,袋子內的氣壓最終將與機艙內的氣壓一致,如果這個過程是緩慢的,我認為對龍魚來說是相對安全的,但是如果袋子內的壓力在短時間內突然變小,而此時龍魚體內的氣體壓力還與在陸地上的氣壓相同,那么龍魚的魚漂會迅速充漲,此時人們正在通過吞咽動作來平衡體內外的氣體壓力,但是龍魚面對突然的變化缺乏相應的調整機制。即使這樣我也認為如果魚漂的充漲程度弱,在落地后魚漂仍可恢復機能,但如充漲程度較大,龍魚落地后,魚漂無法恢復正常的收縮機能,魚漂內的氣體不能排出,則龍魚不能下潛,即發生潛浮失衡癥。
四、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的基本原理就是用高壓強強制將龍魚魚漂內的氣體排出,而且要盡快,因為時間越長,充漲的魚漂恢復的可能就越小。
我所采用的具體方法:一旦龍魚空運入缸后發生低頭癥,立刻用隔離孵化箱或者自制的隔離箱,將龍魚扣置到缸底并固定(可以在箱上裝吸盤),水位要高,箱體的大小比龍魚略大,高度以能讓它保持身體平行為宜,利用高水體的壓強來幫助龍魚收縮魚漂,排出氣體。放置三十分鐘,把龍魚放出來,看是否有改善,如果有明顯改善,則說明魚漂已經從危險的充漲狀態中緩解了一些,這時可以讓它自行恢復或者再扣置三十分鐘,如果改善不明顯,則再次扣置,這次可以延長至四十分鐘到一小時。此方法目前有一個成功案例,是我自己的一個小寶石。
也可以用氣壓的辦法,將龍魚放到塑料袋里,水不要放太多,然后充氧扎緊,保持袋子的充分鼓漲狀態,確保袋內氣壓略大。一段時間后(大約2~20小時,多數為6~8小時)會發現恢復的。此方法不但對低頭,并且對嚴重的魚漂失衡浮面癥狀也確實有效。曾用這種方法處理過三條18公分的小龍,全部恢復了。同樣也是在出現癥狀之初,越早越好。 |